服务热线
400-1050-300
0791-86360685
写在前面:
随着两码查验和落地检的取消,认证行业审核员的出行更为便利。审核员穿越大江南北,个人防护绝不能放松!
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审核员如何做好出行准备和防护,如何防止自己在差旅途中被感染?万一不小心被感染了,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
取消核酸检测后跨区域流动还需要向目地的报备吗? // 按政策,理论上是不需要报备了,但实际执行各个地区还是有差异,每个城市执行的标准都不太一样,尤其是一些县级乡镇标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也是有的。临近年关了,跨区流动人员会大量增加,无形中加大了潜在危险,建议关注当地的防疫要求,及时报备目的地单位和本单位。 如何避免自己被感染? // 审核员由于工作性质,流动是必不可免的,接触的人员也比较杂。有的审核员担心会传染家人,甚至不敢回家。因此想要减少外出审核时被感染的风险,学会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 1.出差前准备 按规定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随车准备足量口罩,消毒物品(消毒液、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剂等)、手套(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体温计、氧宝夹(氧指夹)等防护物品。 2.差旅途中 如果是自驾,请注意车内消毒时,尽量避免使用75%酒精,同时不要在车内存放75%酒精。进入服务区、加油站等场所,佩戴口罩,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天气允许时,尽量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加强手部卫生,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清洗消毒。如没有洗手条件时,可选用免洗洗手液。 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上厕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如厕后洗手消毒。 选择空旷、人流稀少的场所饮食休息,可自带餐食或打包后在车上或飞机上用餐,做好餐具的消毒和个人卫生清洁工作。 平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及时清理。若毛巾、床褥无法做到勤换洗,可在入住后放置阳光下暴晒。 3.审核过程中的防护 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与相关人员保持1米及以上社交距离。 审核过程中做好防护,戴手套,避免手在接触公共物品或设施后直接接触眼、口、鼻。 审核完成后,立即清洁双手及皮肤裸露部位,及时对所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清洁消毒,重点做好随身携带的审核工具和个人物品等重要部位的清洁消毒工作。 4.审核结束后回家 及时更换衣物,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如手机、钱包、钥匙等。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 // 新冠奥密克戎感染后,很多人会没有症状或者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一些人会出现一些“流感样症状”,其中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鼻涕、鼻塞、肌肉酸痛、头痛等。审核员朋友如感觉自身异常,有条件的,可通过抗原检测或氧指夹进行自测。 抗原检测试剂和氧宝夹(氧指夹)可在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盒还可以向所在社区申请获取。 检测操作流程: 如若抗原检测呈现阳性,可以通过核酸检测再次进行确认。 氧宝夹(氧指夹)测试低于90尤其是掉到85以下要紧急就诊。 已经感染了,该怎么办? //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普通人感染新冠后,到底会怎么样? 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做过总结。 这张图很重要,每个人都该看看,甚至要转给家人朋友看。 简单来说就是3个阶段。 前3天高热,第4天缓解,伴有咽痛鼻塞,第7天可能转阴好转。我们大部分人将会遇见的,都是这样的情况。 这种时候,不必过度恐慌,只要居家监测即可。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测体温、测抗原。做好家庭成员的隔离,卫生间的消毒处理,做好通风等。 那什么时候,应该去医院呢? 超过3天高热仍未好转,并有明显呼吸急促症状,要立即去医院就诊。需要注意的是:医院是新冠病人聚集区,如确需去,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 想要把病毒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些最基本的常识我们一定要知道。 心中有数,才能不慌不忙。 才能有的放矢,让医疗资源能够合理分配。 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健康尽责。 感染之后该吃什么药? // 最近,网上有一些新冠用药指南很火。 内容是一些曾经的感染者,详尽地介绍了预防感染和感染后应该用什么药。 一个清单上有七八种,导致很多人急忙赶去药店囤药。 其实这么做大可不必,专家也不建议。 有专家出来科普过,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中青年人。 如果只是出现了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也不影响正常生活。 甚至不需要自行服药,多休息,多喝水就能自愈。 症状严重的时候,才建议用一些药物。 《北京日报》总结了专家的一些建议,在这里可以给大家做为参考。 总的来看,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根本不需要大量囤药。按需购买就可以,并且还要谨慎服药。 审核员出行至少带好7天的药量,以备急用。 有些地方出现了连花清瘟断货的现象。的确,自新冠以来,连花清瘟成了我们眼中的救命药。但它并不是我们想像得那么神乎其神。 浙大附医感染科主任盛吉芳教授就表示,像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塞来昔布等药物都可以缓解上呼吸道症状。完全不用疯狂抢购连花清瘟。 写在最后: 预防感染,用药只是其次。 最重要的,还是平时做好防护,少聚集,勤洗手,多锻炼,增强抵抗力。 退一万步讲,疫情总有过去的时候。 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规律永不过时!